七號一早連絡了梨園戲的壓腳鼓手---尤毓彬老師

對面是泉州南音的會館,旁邊有個大公園,

在這古色古香的環境氛圍中,我想你快也快不起來吧?!

但恰逢週一都是劇團開會時間,因此尤老師讓我們晚上七點半再去找他

下午便跟塞塞到市區逛逛,我們走了西街,

還有中山路,開元寺2008年時我跟延平的員工旅遊來過了,

因此並沒有進去一逛。

20140707_144618.jpg 20140707_145400.jpg  

這是頭一次我們走在泉州的老城區裡頭,

看著閩式風格的房子,以及一些小吃店

讓我有著莫名的親切感,

畢竟台灣多數的先民也是從泉州、漳州一帶過去的

雖不完全相同,但是雷同度很高....

大陸這幾年騎腳踏車的人口隨著經濟發展銳減,

連泉州這二線(或三線?)城市,多數都已改騎電動車,

我覺得這樣很好,因為動電車噪音小,也不會汙染空氣,

同時比較省時省力……

20140708_114207.jpg  

  20140707_153435.jpg     

 

即便是泉州這樣的城市,吃一餐普通飯菜都要人民幣10塊左右了,

在鐘樓附近的85C,我們點了一杯“一顆檸檬汁”,也要10

20140707_154214.jpg  

台灣總是叫22K太少,但是反觀大陸,他們消費比較起來也沒有比台灣低到哪去,有的甚至比台灣高了不少,

但他們基本工資並沒到22K,可是看他們生活的也挺開心、豪邁的,

有時後真是佩服他們,那個錢不知道怎麼賺?怎麼花的?

(所以高官一直貪汙?但平民百姓呢?這部分我真得很好奇!)

也難怪他們可以去台灣掃貨~~~

 

走在這到處都是古蹟的古城,很難想像在宋、元時期這是個國際大都市,

明朝鄭和下西洋的起點---泉州港……

如今我們只能藉著殘留下來的古蹟遙想當年了……

如果當年的鄭和,不單只是去海外宣揚“國威”,

而是藉著下西洋促進更多的商業貿易來往,

不是只單向的往外輸出,

相信今天中華民族的歷史必定得改寫吧……

在閩式民居風格上,我居然看到“洋蔥頭"屋頂……

也因為是當年的大港,所以看得出許多回教文化的殘留,

還有清真寺等等,現在的我們也只能對它興嘆了……

   20140707_182820.jpg 20140707_182941.jpg  

  

晚上梨園劇團招聘演員的彩排

及隔天劇團曾靜萍團長的《陳三五娘》折子戲片段彩排,

20140708_111516.jpg  

20140708_113157.jpg  

我們有幸看了一些,

塞門跟尤老師暢談了兩天,

儘管梨園戲的歷史並沒有了解很多,

但因這趟至少了解到,壓腳鼓原來只有梨園戲與木偶戲使用而已,

高甲戲是借用的,因此他們沒辦法做到像梨園戲鼓手的多層次變化。

 

親眼見到伴奏的二弦、三弦、笛子、簫、嗩吶、南琶、壓腳鼓、響盞等搭配的過場音樂,

20140708_112715.jpg  20140708_092540.jpg 20140708_094930.jpg   20140708_095044.jpg 

緊跟著演員的手勢、動作等科部,壓腳鼓手做為指揮帶領其他樂器的伴奏

幾十年的音樂浸淫,以及對於動作手勢的考究,

20140707_101337.jpg  

也難怪一場戲下來演員或樂手們根本不會睡著,

因為他們得聚精會神注意很多東西,

我做為一個觀眾,對於一個動作,複雜的手勢變化,只有張大嘴巴的份……

連個前進,那個雙腳的動作,各部位的肌肉,那要花多少時間練習啊……

這就是基本功吧……

而樂手們演奏除了要配合演員情緒、演唱速度外,更重要的不能太大聲蓋住演員,

那個嗩吶,簡直是要人命,

感覺聲音是從屁股縫擠出來的(請原諒這不文雅的講法)

擠出來也就算了,聲音還要圓,

曲笛也是,要吹出圓潤的聲音緊貼著唱腔,

真是考功夫啊……

 

壓腳鼓手不分男女,連鼓棒都有考究,要不是這次采風可以近距離欣賞到,

誰會知道那鼓棒居然是橄欖形的?而且直徑多少都是有考究的,

壓腳鼓也不能拿一般堂鼓來操作,

都是特別訂製,尺寸比起一般堂鼓來說稍大一些,

鼓皮也比較硬一點,才能夠承受長年累月用腳後跟及腳踝附近來壓奏,

並且一定要穿襪子,增加摩擦力,能做出更多音色變化。

(雖然排練時他們因天氣太熱而偷懶沒穿襪子來練習……)

起鼓一定是使用左手開始,

20140708_094946.jpg 20140708_095007.jpg  

我對於傳統戲劇雖沒到非常喜愛的地步,但一直保有好奇感,

我覺得梨園戲這個宋元南戲的活化石,由於是“戲”,

因此在音樂節奏上會比“南音”稍快一些,

對於現代人會更能接受,也由於是“劇"

有故事情節與角色對比等,

這是值得去推廣的,就看怎麼用現代的包裝方式,來呈現古老的藝術了。

而塞門的壓腳鼓與國樂團作品最後能有什麼碰撞與火花,那就拭目以待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誰與箏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