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在上海求學那幾年,常跑到主修老師家去上課或是吃便飯,

也因此結識了一些常在老師音樂院宿舍走動的各地學生,

上海是個大都市,全中國屬於中央級的音樂院校也就那幾間,

因此大江南北要投入老師門下的學生(含校內、外),一年下來恐怕也有幾十個吧!?


記得那些日子看到不少高手彈琴,有時候其實挺自卑的,

畢竟在大陸的師生制度下,手把手帶出來的基本功,

老實講是台灣國樂界老師所無法比的,

有時候想想自己運氣也真好,大學時代有幸以遊學方式認識老師,

每年暑假去學琴,大四畢業前夕他鼓勵我考研究所,

幸好老爸老媽沒有太反對,我就跑去上海念書了,

那幾年過得很充實開心,雖然冬天琴房很冷,練了一小時手指還是冰的

(暖氣大概八點多就關了,琴房開到九點半),

承蒙老師看得起,鼓勵我去參加入學考試,最後得入門下,

看到外地為了考學校的學生,請老師指點求教,

有不少學生我看到真是一手好功夫,

但是老師居然看了一堂課之後,就叫他回去,不願授課,

老實講,好幾次我都覺得老師發神經,就算是專業的音樂學院教授可以挑選學生,

但對方明明彈的不錯,為什麼打發人走?

結果他就說個性問題啦,與之對話的回應啦,

彈的不錯是真的,但是學校錄取之後,帶他習箏會有很多問題麻煩啦~!@

諸如此類的話語,

那時候的我不太明白,現在的我漸漸明白了……….

 

回想起從小學習音樂,學習道路上,總是會遇到一些令你印象深刻的老師,

有的老師除了教你琴藝之外,他的言行品性、為人處事也深深影響著我們,

有的老師雖然教的不錯,但是就是少了那麼點"心靈的互動",

遑論另外一些不認真教學或是認真教學但沒料的老師………

 

如今現在我們身為人師,接觸到不少學生,

有的學生很聰明,反應快,但是性格卻很懶,

藝術這種東西需要一些天份,

有的人聰明又有天份,這是得之不易的,

但是卻不好好珍惜,我都替他覺得可惜,

有的勤勤懇懇,但是反應沒那樣快,

就算這樣學生我都願意耐著性子去教他,

我看不慣那種聰明但不願意練習的學生,請問你學琴幹嘛!?

又沒人逼迫你,有時候都很想跟家長說,不要再浪費金錢及彼此的時間了,

但又不好意思開口,畢竟家長有心,

所以只好自己忍耐,

可能我不習慣單獨面對面罵學生吧(學校音樂課那又不同啦,通常是管秩序發飆)

在這競爭的年代,多學一點東西不是對自己有益嗎?!

先別管業餘學或專業學~~

在現在90年代出生的學生中,到底有多少比例的人數能夠想通這個問題?!

 

現在終於可以感受一點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那種滿足感了~~

就像好友知己一樣,當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誰與箏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