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教學的需要
有時候必須給學生看一些音樂相關的電影
除了對於電影情節中一些專業知識的了解外
更重要的是可以藉由電影欣賞一些古典音樂等
最近這一兩年 我給學生看過的片子不少
但是
"放牛班的春天" (法國片)
"鋼琴師" (澳洲片)
"想飛的鋼琴少年" (瑞士片)
" 我的小小鋼琴家" (韓國片)
這四部影片是我比較想分享的 因為有三部電影都跟鋼琴有關
而這四部鋼琴的主角所發生的故事也都因家庭 產生很深遠的影響
這幾年教書生涯下來
常常一部電影要放好幾回 給不同的班級學生看
也因學生不同的反應產生不同的思考
也或許因為我一看再看 產生不同的感受

放牛班的春天~~是這幾部電影中令我最想流淚的作品
因為主角莫翰奇的單親家庭之故
他在育幼院當中生活~
處在青春期的叛逆少年 卻又非常渴望引人注意 
在乎母親 造就了矛盾的個性
幸好碰到有耐心的馬修老師 開啟了他的音樂之門
當然片中很大的賣點就是那群聖馬克教堂唱詩班的小朋友的歌聲~
最令人難忘的場景就是馬修原本處罰莫翰齊不准在董事會面前開口演唱
最後同意的場景 每每我看到這段 都覺得~~唉~~
一切盡在不言中啊
音樂給人的心靈撫慰 以及在過程中找到的自我成就
也難怪常聽到一句話 ""學音樂小孩不會變壞"










鋼琴師
~~是比較沈重的作品
也是這幾部影片當中的傳記電影
大衛赫夫考還因為此片來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獨奏會...
我想這部片當中著墨於的父子關係導致日後他精神病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當然電影有些不完全跟事實相符
但是父親從小望子成龍的壓力
我相信對於大衛本人是很沈重的負擔
加上不讓他出國唸書
種種因素 導致神經錯亂....
當然有的人先天是比較脆弱的 
所以當心理負荷大於承受力時就會崩潰
不過更重要的是日後他選擇重新站起來
儘管演奏的技術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但是相信琴聲能夠撫慰他的心靈

想飛的鋼琴少年~~較為喜劇式的音樂電影
這是一部瑞士片 看完我想影片要傳達的是
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想法 作父母的不應該強加於他們身上
片中的維特 智商很高 彈的一手好琴
但是他還不懂自己將來要幹嘛 母親卻急於培養他成為鋼琴家
令他想出了一個"裝笨"的方法 後來只有爺爺發現了這秘密
當然影片中有很多比較誇張的情節(比如幫爺爺買基金 股票 )
但是這部電影應該給更多的父母親看 我想會有更好的效果吧?!
哈哈哈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音樂家 也不是每個具有音樂天分的人都想成為音樂家的
在那個天平上要如何取得平衡
心態要如何調整 才是最重要的吧



我的小小鋼琴家
~~小品

相對於前面幾部電影 這部韓片就沒有那樣深刻
格局也比較小 
但是也反應出一個鋼琴老師智秀對於自己沒有機緣出國深造的失落
而加在學生京文身上的無比期望....
但是他沒顧慮到京文的家庭背景(父母車禍意外喪生 對於強光有極大恐懼感)
而引發的連串故事
直到最後他才明白京文只是希望有個關心他的"母親"
而智秀到最後還是忍痛把他送到外國深造 .....




其實看完這四部片子
多多少少就可以體會所謂"父母的期望"
我想給孩子學音樂的父母很難不會有這個"期盼"吧
因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是需要很多陪伴的
也因為那個過程自然而然就會有那樣的期待
當期待落空或是孩子不成材的時候 
失落感肯定是非常大的
所以啊....
不容易啊.....
要成為一個"家"不容易啊
要能忍受反覆練習練不好的情況
要去突破 
要去忍受在異國求學的日子
但是當你在過程中獲得的酸甜苦辣
都是值得一生珍藏的回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誰與箏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